全国百优县委书记评选之际,拟推荐的黑龙江宝清县委书记朱海涛学历引发质疑。网友声称,其公示简历中的美国加州美国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系“野鸡大学学历”,教育部2010年底公布的一万多所正规留学高校名单中也查无该校。(6月1日《南方都市报》)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是一种崇高无比的荣誉。能被推荐参与评选者,必有过人之处,其先进事迹或直追焦裕禄、谷文昌。然而,黑龙江宝清县委书记朱海涛却涉嫌学历造假,让公众不仅质疑其人格、更质疑其党性。
官场有一种病,叫“造假”。为了给“政绩”贴金,就对GDP层层加码、给统计数字注水;为了捞得更多的好处,便改年龄、改学历、造履历。“改”来“改”去,官员自私自利的的虚火上升,造假之风在官场日益流行。因而,朱海涛涉嫌学历造假,虽在意料之外,却又似在情理之中。
造假的官员何止一人?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堪称数字造假高手,在他的大笔一挥下,几千万元的收入“摇身一变”为几个亿,年均增长目标4.7%眨眼间能“提升”到22%;而轰动一时的河北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除性别是真的外,档案中的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
造假,是一种辜负组织信任,欺骗群众的行为。对干部本人而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既有违诚信,又有失党性。“人无不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美德,为“得好处”、“走捷径”而丧失最基本的品德、丧失一个共产党人的操守,的确是得不偿失。即使侥幸蒙混过关,能不内疚于心吗?
官场“造假”病,必须得治!一是立法规范。细化管理规定,升级问责力度,将板子打准、打实、打重;二是“有案必查、查实必处、失责必究”;实行连带追责,依法斩断背后的利益链;三是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避免关起门来选人、用人;四是监督到位,发挥群众的作用,让官员“裸露”在群众面前。
学历涉嫌造假,让“百优书记”的称号为之蒙羞。在“查无该校”的美国野鸡大学,朱海涛是如何取得学历的?其背后有何猫腻?亟待相关部门迅速查清真相,早日还公众一个明白。(闲看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