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出国留学 >
不负患者性命相托
2018-08-26 04:30 自考


快速报名入口


姓名

手机  

8月19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国医师节。当天,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颁奖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的80名医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他们中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院士,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全科和乡村医生。

大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在代表获奖者发言时表示:“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当天颁发中国医师奖意义深刻,提醒着所有医师要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忘从医初心,为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砥砺前行。”

本报选取部分获奖医师代表,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

王学浩:“活体肝移植是我的梦想”

王学浩是我国大陆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开拓者,也是我国肝癌现代介入治疗的先行者。

面对每年几十万晚期肝病患者求生的目光,王学浩说,要想走在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必须要有敢冒风险、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的勇气。活体肝移植是他的梦想。实际中,王学浩也是这样践行的。在临床和科研第一线努力拼搏工作40多年,克服了无数困难,对医学和科研执著追求、努力拼搏、敢于挑战、勇于创新。

肝移植是世界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而活体肝移植又是肝移植的前沿。王学浩于1995年1月基本与国际上同步主持完成我国首例活体肝移植。

王学浩说,科学的发展在于不断创新,在于不断寻找制高点。创新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王学浩和他的学科群体的活体肝移植在全国始终走在前列,活体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从儿童活体肝移植到成人活体肝移植,再到急诊活体肝移植、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王学浩带领科研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移植领域一个又一个奇迹。

由于当前影响肝移植深入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供体匮乏,近年来,王学浩团队与红十字会一道积极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目前已挽救了近200名肝肾衰竭终末期患者,为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学浩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40余年,桃李满天下。他至今已培养长江学者1名、杰青1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学科成为国家器官移植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

韩东一:科研成果造福百姓

韩东一教授是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1985年,韩东一成为姜泗长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生,也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位博士生。在姜泗长及老一代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韩东一一直从事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教学一线工作。他扎根临床30余年,致力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带领科研团队,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苦努力。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军队杰出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进行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生机制、分子诊断、治疗和预防系列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在感音神经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方面,韩东一带领团队原创发现了爆震性聋的发病机理,揭示了中国遗传性耳聋遗传方式、流行特征及药物致聋的新分子机制。在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在国内首先倡导开展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分子诊断,研制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并推广应用到全国多家单位,建立了一个新型聋病防控预警模式;深入研究中耳、内耳的外科解剖及位听神经、面神经、三叉、舌咽神经病理损伤的临床特征。开展人工耳蜗植入研究。结合国情建立针对遗传性聋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针对遗传性耳聋家庭进行宣教,引入产前诊断避免耳聋出生缺陷;针对药物性耳聋患者及其所有母系成员进行用药指导和预警。帮助偏远地区提高聋病的诊治水平,推动中国耳科事业和谐发展。

陈晨: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队长陈晨,2003年本科毕业走上社区医生岗位,风雨十四载的轮转和锻炼,使她逐渐历练成了一位受老百姓欢迎和称赞的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三心”家庭医生。“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是她的人生格言。

家住平顺路的李老伯,最近在一次健康体检中发现大便隐血呈阳性,李老伯担心自己得了消化道肿瘤,惶惶不可终日。有人建议他去大医院做全面检查,如PET-CT,可李老伯属低保人群,面对数千元的自费检查费用有些力不从心。怀着试一试的心理,李老伯拿着化验报告去找他的社区家庭医生陈晨。陈晨帮李老伯做了简单的肛指检查,并结合李老伯病情、肿瘤指标化验结果正常等,发现李老伯因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凝药物而且剂量偏大,可能导致大便隐血阳性。她建议李老伯停用抗凝药物1周,1周之后的大便隐血复查果然变成了阴性。接下来,她又为李老伯安排社区大肠癌免费普查,粪隐血仍为阴性。李老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陈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在社区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中,心理疾患的发生率很高,便于2006年报考同济大学在职研究生,为自己充电。后以优异成绩获得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学位,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为病人诊治过程中。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签约社区居民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预约转诊、延伸处方等。陈晨有很多忠实的“粉丝”,“粉丝”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其团队签约的居民越来越多。

钟晶:为村民守护健康

36岁的布依族姑娘钟晶,因曾几次前往丈夫工作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场镇探亲,亲眼见到农村群众看病的艰难,10年前从贵阳来到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创办村卫生室。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她把自己当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把她当自己的“家里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贞丰县龙河村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长期的山地封闭让当地群众卫生防病知识缺乏。村民中风湿病、儿科病高发,日常的伤风感冒也有可能成为村民健康的大敌。

每天早上7时20分,钟晶就起床开门,准备为群众看病。她时常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累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钟晶说。

家住新童村新元二组的龙昌云被风湿病困扰多年。龙昌云说,药费花了上万元,始终不见效果。“没想到,吃了钟医生配的药,折磨我多年的风湿病好了。”

钟晶始终为村民着想。她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免药钱,钱不够也可以赊账。当地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这样的病人,钟晶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钟晶白天在卫生室给人看病,晚上时不时地带着药到村里去看看留守的老人们。

村民们回报给钟晶的爱与信任,成为她坚持的力量源泉。“每次下村,乡亲们看我一个人夜里打着手电走路,都会喊,‘等着我陪你送药去’。回诊所那么一小段路,非得把我送过来。”钟晶说。

“在这里,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里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不仅要坚守,还要努力,争取让卫生室更好地为农村患者服务。”钟晶说,她希望以后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到贞丰县,因为这里急需各方面人才。

链接

在中国医师节当日,中国医师协会发起向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奖医师学习的倡议,并在表彰大会现场带领所有医师共同庄严地宣读《中国医师宣誓誓词》。

中国医师协会向获奖医师学习的倡议

全国医师、乡村医生、全国医务工作者:







注:以最新的政策为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
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cisco
walmart
gamescast
spinwokrx
ngreen
vimeo
友情链接:
赢在路上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1791号-1 联系我们点击报名
赢在路上学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41791号-1 京公安备110108007008点击报名 联系我们点击报名

首页

咨询

电话